
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專業老師進行交流、解答。
1.一片農田棄耕后,依次被雜草、灌叢乃至森林替代的過程屬于( )
A.原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逆行演替
D.水生演替
答案:B
2.下列食物鏈中,屬于典型捕食食物鏈的是( )
A.青草→羊→狼
B.羊→蚯蚓→雞
C.馬→馬蛔蟲→原生動物
D.動物尸體→禿鷲→微生物
答案:A
3.下列哪種方式是生物為適應低溫環境而采取的措施( )
A.夏眠
B.穴居
C.遷移
D.晝伏夜出
答案:C
4.相同的群落類型( )
A.可童復出現在相同生境中
B.不會重復出現在相同生境中
C.只能出現在同一地區
D.只能出現在不同氣候區
答案:B
5.植被類型隨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呈現有規律的變化,導致這種變化的最主要因子是( )
A.溫度
B.二氧化碳
C.氧氣
D.風
答案:A
6.下列不屬于按組織層次劃分的分支學科是( )
A.個體生態學
B.景觀生態學
C.進化生態學
D.種群生態學
答案:C
7.生態系統中,能量從太陽能到化學能、物質從無機物到有機物的同化過程為( )
A.初級生產
B.次級生產
C.初級生產量
D.次級生產量
答案:A
8.自然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取決于多種因素,不包括下列因素中的哪項( )
A.群落自身的特點
B.群落受到干擾的方式
C.干擾的時間
D.估計穩定性的指標
答案:C
9.植物的密度效應指的是( )
A.作為構件生物的植物本身構件問的相互影響
B.同一種群的植物鄰接個體間的相互影響
C.不同種群的植物問的相互影響
D.植物種群不同集群間的相互影響
答案:B
10.植物固定的目光能占其吸收的日光能的比率稱為( )
A.同化效率
B.凈生產力
C.生長效率
D.維持價
答案:C
11.生物群落的概念最早是由__________提出的。( )
A.謝爾福德
B.達爾文
C.奧德姆
D.莫比烏斯
答案:D
12.農田作物的生長和土壤養分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其產量往往受土壤中供應最不足的營養元素所制約。這是( )
A.李比希最低率
B.謝爾福德耐性定律
C.阿倫法則
D.貝格曼法則
答案:A
13.在單向風的影響下,樹木對風適應的明顯特征是( )
A.矮化
B.頂冠
C.根不發達
D.旗冠
答案:D
14.在對某生物群落調查中,共調查了100個樣方,某物種出現在80個樣方中,則80%指的是該物種在該群落中的( )
A.蓋度
B.頻度
C.密度
D.重要值
答案:B
15.下列群落中,植物物種組成最簡單的是( )
A.常綠闊葉林
B.落葉闊葉林
C.熱帶雨林
D.荒漠生物群落
答案:D
16.當光合作用強度因光照不足而下降時,增加二氧化碳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小其下降幅度,這表明生態因子的作用具有( )
A.階段性
B.限制性
C.補償性
D.不可替代性
答案:C
17.影響冬小麥春化的主導因子是( )
A.光照
B.水分
C.溫度
D.氧氣
答案:C
18.當兩個生物利用的同一資源或共同占有的其他環境變化時,就會出現( )
A.生態位重疊
B.生態位分離
C.生態位壓縮
D.生態位移動
答案:A
19.群落與環境的關系為( )
A.環境促成群落的形成
B.群落造成了環境
C.相互影響和制約
D.無關
答案:C
20.蟲媒植物與其傳粉昆蟲之間的關系是( )
A.寄生
B.共生
C.捕食
D.競爭
答案:B
二、填空題:21~4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把答案填在題中橫線上。
21.三基點溫度包括最低溫度、____________和最高溫度。
答案:最適溫度
22.某些動物占據一定的空間,不讓同種其他成員侵入的行為稱____________行為。
答案:領域
23.在群落中出現頻率很低的物種稱為___________。
答案:偶見種(或罕見種)
24.1866年,德國生物學家海克爾(Haeckel)首次提出了____________的概念。
答案:生態學
25.根據阿倫定律,通常生活在寒冷地帶的哺育動物,其四肢、尾和耳朵有趨于縮短的現象,這是對___________因子的適應。
答案:溫度
26.一般來講,土壤的質地可分為砂土、黏土和__________3大類。
答案:壤土
27.僅對一方有利,對另一方無利也無害的種間共生關系稱為__________共生。
答案:偏利
28.廣義的共物包括原始合作、偏利共生和__________。
答案:互利共生
29.綠色植物處在生態系統食物鏈中的第___________營養級。
答案:一
30.大氣中C02的濃度上升的直接后果是全球變暖即__________。
答案:溫室效應
31.在群落交錯區內,物種的數目及一些物種的密度有增大的趨勢,這一現象被稱為___________。
答案:邊緣效應
32.在生態學研究中,使用最早、最普遍、最基本的方法是___________。
答案:野外調查
33.1935年英國科學家坦斯利(Tansley)首次提出___________這一重要概念。
答案:生態系統
34.某一物種進入新的棲息地,其種群快速增長,對當地原有物種的生存造成威脅,這種現象稱為____________。
答案:生態入侵(或生物入侵)
35.對生物生長、發育、生殖、行為和分布有影響的環境因子稱為___________。
答案:生態因子
36.土壤是指地球陸地表面具有肥力且能__________的疏松層。
答案:生長植物
37.溫度超過生物適宜溫區的上限后就會對生物產生有害影響。高溫可減弱光合作用,增強____________,使植物的兩個重要過程失調。
答案:呼吸作用
38.某一種群在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中的個體數量稱為___________。
答案:種群密度
39.種群的分布型一般可分為____________、隨機型和成群型三種類型。
答案:均勻型
40.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是___________的和逐級遞減的。
答案:單向
三、判斷題:41~5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判斷下列各題的正誤。正確的在題后‘‘( )”內劃“√”,錯誤的劃“×”。
41.在光、溫、水和地形等生態因子中,地形是直接因子。( )
答案:錯
42.生態系統中食物鏈的營養級數目是無限的。( )
答案:錯
43.生態系統的發展趨勢是營養物質循環變慢。( )
答案:對
44.仙人掌的葉片呈針刺狀,這是長期適應干旱環境的結果。( )
答案:對
45.生態系統的發展趨勢是凈生產量加大。( )
答案:錯
46.生物個體間競爭激烈,對抗作用強,則其內分布型是成叢分布。( )
答案:錯
47.生物對生態因子的耐受性范圍是可變的。( )
答案:對
48.種群內成員間的競爭常導致均勻分布。( )
答案:對
49.紫外光可以誘殺害蟲、消毒滅菌,大劑量紫夕卜光會使生物發生病變甚至致死。( )
答案:對
50.全球生態學的研究對象是全球陸地和全球海洋。( )
答案:錯
四、簡答題:51~53小題,每小題l0分,共30分。
51.什么是種間競爭?種間競爭的特點有哪些?
答案:(1)種間競爭:兩個或多個物種共同利用同樣的有限資源時而產生的直接或間接抵制對方的現象。
(2)特點:
①競爭的結果具有不對稱性;
?、诟偁庪p方對一種資源的競爭能影響對另一種資源的競爭結果。
52.簡述草原生態系統的功能。
答案:(1)草原有較高的初級生產力。
(2)提供大量的飼草、飼料及畜禽產品。
(3)具有一定的保持水土、防風固沙功能。
53.簡述植物對高溫的適應。
答案:(1)形態適應:具有適應高溫的形態結構,例如葉片革質發亮,能反射陽光。
(2)生理適應:具有適應高溫的生理特點,例如降低細胞含水量有利于增加原生質的抗凝結能 力,或者靠旺盛的蒸騰作用避免使植物體過熱。
五、論述題:54小題,20分。
54.論述生態系統的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
答案:(1)生產者(如綠色植物)利用太陽能將簡單的無機物合成為有機物,成為生態系統有機物的 來源。
(2)消費者利用生產者生產的有機物進行次級生產,形成自身的物質。
(3)生產者和消費者也通過自身的呼吸作用,將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分解者將生產者和消費 者的有機殘體逐漸降解為無機物;這些無機物釋放到環境中,被生產者再利用。
(4)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的共同作用使得物質循環能夠不斷進行,其中生產者和分解者的 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成人高考院校專業指導專屬提升方案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轉載請注明:文章轉載自 其它本文關鍵詞:
山東成考網申明:
(一)由于各方面情況的調整與變化本網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敬請以教育考試院及院校官方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注明信息來源為其他媒體的稿件均為轉載體,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內容與版權問題等請與本站聯系。聯系方式:郵件429504262@qq.com
上一篇:2018年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考試模擬試題及答案三
下一篇:2018年成人高考專升本語文考試單選模擬練習題(1)
關注公眾號
服務時間08:00-24:00免費課程/題庫
微信掃一掃